“有啊,您要什么?”
“肉,有没有肉。”
“有肉,猪、牛、羊、鸡、鸭、鹅都有。”
“猪肉,肥一点的。多少钱一斤。”
“一块钱一斤,保证肥肥的,要多少斤。”
“要十斤,不,要二十斤。”不知大娘想到啥,就翻了倍。
“好,半个小时内送到。”
离开秦大姐家,孙少平远远的注意着秦大姐家,过了好一会,没发现异常,就带着二十斤猪肉到了秦大姐家。
“小伙子,下次有啥好东西就送过来。我姓秦。”
“秦姐,以后可以叫我小树。”
“下次进城,有啥好东西先让您瞧瞧。”
孙少平顺利的掘到第一桶金,共计30.5元现金,十斤粮票。然后继续寻找目标,一天时间,成交了三单,收入78.5元,三十五斤粮票。短时间应该够用了,就直接打道回府。
孙少平交易的成功率是100%,这得益于他的观察,寻找的目标准确无误。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孙少平和金波一起到米家镇玩,米家镇是属于外县的镇子,但距离双水村近,平时所说的镇上,就是指米家镇。
孙少平在米家镇买了二套学习用品,包括二个挎包,而二个铅笔盒、钢笔、铅笔、橡皮、墨水、尺子等是从空间中的物品配齐,没办法,缺现金啊。
回到金波家,就把一套学习用品交给了妹妹兰香。兰香也是寄居在金波家,与金波的妹妹金秀住一起。
“哥,你哪来的钱?”兰香捧着东西,又高兴又有点担忧。
“哥给你的东西,你就拿着,别问东问西的。”
“以后好好读书。”
“要知道,对我们这些贫下中农的孩子来说。”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以后有啥问题就问我。”
“知道了没有。”
孙小平没有回答妹妹的问题,而是以哥的名义说教。
“嗯。”兰香点点头。
“这钱拿着,女孩子出门身边得带点钱。”孙小平递给妹妹二块多钱,都是零钱。
“哥,这钱我不能要。”兰香推辞。
“这么快就忘了,哥给你的就拿着。”说着把钱塞到妹妹手中。没敢多给。
“身边没有一点钱,让人看不起。”
兄妹二个晚上回家吃饭,吃完饭,孙少安递给孙少平和孙兰香一人八元钱,这是准备给二人的学杂费。
转眼到了上学的日子,孙少平让孙少安去送兰香。金波的老爸特意今天开着大车回来,因为金波和少平都需要带铺盖,有了大车,就是方便,七十里地,一个小时就到了学校。
县高中,是县里的最高学府,紧靠山脚,宿舍是石窑,办公室是石窑,石窑一层层的堆叠,像是梯田一般。教室是砖瓦房,食堂是露天的。这已经是全县办学条件最好的学校了。
孙少平将在这儿,开始为期二年的高中生涯。
这时候的高中,上午半天文化学习,下午半天劳动。而文化学习也不规范,教材是油印的。还经常有政治学习占用了大量的上午时间,下午的劳动时间则是雷打不动。
到休息天的时候,孙少平一般也不回家,因为回家就是住在金波家,回不回家感觉差不多,总不能住进孙少安那个小洞中吧。
所以每到休息天,孙少平就在县城闲逛,主要是熟悉县城环境,同时发展一些客户,经过几次接触,孙少平和五位大姐保持了一定的联系,成为了她们的娘家侄子。
在孙少平的旁敲侧击下,通过秦大姐知道了黑市的存在,黑市的规模非常小,没有多少人,显然打击的力度还在。孙少平一般会选择在周日的凌晨进入黑市,因为这一天大多数同学都不在学校,小心一点的话,基本没人知道自己进出学校,进出黑市。
孙少平在黑市中主要出手了一些旧衣服,这些衣服虽然是旧的,但质量不错,比较受欢迎,而且不像粮食那样受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