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49章 《活着》的写作手法与人物塑造(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活着》采用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的叙事视角。在故事的开头,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我”在旅途中遇到了福贵,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福贵的情感变化,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而在福贵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又转换为第三人称的叙述,这种视角的转换使得故事更加客观全面,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福贵的生活。例如,在描述福贵的儿子有庆因抽血过多而死亡的情节时,通过福贵的讲述,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同时又能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使故事更加立体丰富。

(三)重复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余华在《活着》中巧妙地运用了重复与对比的手法,深化了作品的主题。重复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死亡情节上,福贵身边的亲人如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一个个相继离世,这种重复的死亡情节不断强化了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苦难。而对比则体现在福贵生活的不同阶段,他从一个家境殷实的少爷,因赌博输光家产,沦为贫苦农民,之后又经历了种种磨难。这种前后生活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命运的捉弄和人生的起伏。通过重复与对比,余华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残酷以及主人公福贵在苦难中顽强生存的伟大。

《活着》的人物塑造

(一)福贵:苦难中坚守的生命强者

福贵是《活着》的核心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始终坚韧地活着。福贵年轻时是个浪荡公子,沉迷于赌博,最终输掉了全部家产,父亲也因此气死。然而,经历了这一系列变故后,福贵开始重新审视生活,努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在面对亲人的接连离世时,他虽然痛苦万分,但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例如,在儿子有庆去世后,福贵虽然悲痛欲绝,但依然安慰伤心的家珍,坚强地面对生活。福贵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一种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代表了那些在命运面前顽强抗争的普通人,尽管生活给予他重重打击,但他始终坚守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展现出人性中最坚韧的一面。

(二)家珍:传统女性的美德化身

家珍是福贵的妻子,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温柔、善良、坚韧且忠贞不渝。在福贵家境败落时,她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定地陪伴在福贵身边,与他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她勤劳持家,默默操持着家中的一切,为福贵生下一双儿女,并尽力抚养他们长大。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刻,家珍也从未抱怨过,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例如,家珍在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后,依然坚强地支撑着家庭,鼓励福贵要好好活下去。家珍的形象塑造体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她的存在为福贵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力量,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在苦难岁月中,女性所展现出的伟大品质。

(三)有庆、凤霞等:时代悲剧的缩影

有庆、凤霞等人物虽然在作品中的戏份相对较少,但他们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有庆是福贵的儿子,善良懂事,热爱跑步。然而,他却因为给县长夫人献血时被抽血过多而不幸离世,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医疗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性的冷漠。凤霞是福贵的女儿,原本活泼可爱,但因一场高烧失去了听力和语言能力。长大后的凤霞嫁给了二喜,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最终却因难产而死。有庆和凤霞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百姓命运的缩影,他们的遭遇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残酷,让读者感受到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

“同学们,余华通过《活着》这部作品,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鲜明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苦难与坚韧的人生画卷。希望大家课后能够亲自阅读这部作品,去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老师总结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