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44章 西部战场【四十四】(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为此他被迫让部下白白牺牲,又因过度消耗而被敌军抓住破绽反攻,甚至陷入了“再差一步防线就会被突破”的惊魂险境。

他大概判断,若继续配合参谋本部胡来,祖国必将灭亡。

早已厌倦政客宣传的前线指挥官们纷纷支持亚历克斯的主张。

向参谋本部宣告“若不补充兵力就拒绝发动攻势”。

而后他们彻底拒绝执行参谋本部的进攻命令,转而构筑起坚固的防御阵线。

这场冲突源于敌方高层与前线士兵对战况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

当时敌国萨巴特联邦的政客们似乎认为“有着近两倍的兵力差距,靠人数碾压就能取胜”。

在东西战争爆发前,枪械这类凶器尚未普及,主流作战方式是在平原上展开剑与魔法的白刃战。

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而言,只要存在双倍兵力差,即便会承受一定伤亡,靠蛮力强推也能获胜———他们似乎就是这么想的。

但了解现代堑壕战的人听到这种想法,恐怕会忍不住骂“开什么玩笑”。

众所周知,隔着战壕与敌军交战,进攻方将承受惨烈伤亡。

防守方几乎毫发无损,而冲锋部队全军覆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区区两倍的战力差距,在进攻方的不利条件下瞬间就会逆转。

因此,亚历克斯指挥官始终坚持“利用兵力优势稳步推进”的稳健方针。

但那些在民众随时可能暴动的动荡局势中苦苦维持统治的政客们,根本无法接受亚历克斯这种温吞的作战方案。

战争即将结束,只要获胜就能迎来富裕的生活———用这些甜言蜜语来安抚民众也已到了极限。

而在罢工行动持续数月后,亚历克斯终于被撤换。

接替他的是原任参谋次长的布鲁斯塔夫·诺瓦,他被派往前线担任新任司令官。

据说布鲁斯塔夫是个对参谋本部忠心耿耿的人,同时在前线士兵中也人脉广泛,堪称“接替亚历克斯的最佳人选”。

就在政府与前线的矛盾日益激化之际———

布鲁斯塔夫注意到了一篇异想天开的论文。

论文的作者名为希尔芙·诺娃。

她是布鲁斯塔夫引以为傲的女儿,以军官学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拥有出色的履历。

她在论文中主张,只要执行某个作战计划,不到一个月就能突破西部战线,赢得战争胜利。

当然,这种如同痴人说梦的论文,根本没人当真。

她撰写的论文理所当然地被驳回,最终散落在她的房间里。

布鲁斯塔夫之所以会留意到这篇论文,是有原因的。

当时的萨巴特联邦局势日益恶化,而军方又发动了攻势罢工行动,导致政府完全无暇他顾。

在这种情势下,布鲁斯塔夫收到了参谋本部下达的强人所难命令———“即便会造成一定伤亡,也要在今年内解决战事”。

正当他为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焦头烂额时,偶然发现了女儿写的论文。

他抱着“或许能激发些灵感”的随意心态开始阅读,但很快他就认真研读起其中的内容。

或许这篇论文确实切中要害。

女儿论述中蕴含的某种特质,让他产生了这样的确信。

经过若干修改后,他将作战方案提交给总参谋长商讨。

最终参谋本部认定希尔芙的论文毫无破绽,具有充分的成功概率。

————————

就在季节转入秋季之时。

参谋本部终于做出决定,将在布鲁斯塔夫的主导下,以年仅15岁少女的论文为核心展开作战。

论文作者希尔芙也作为参谋军官之一被派往前线。

而她所主张的、足以让正统军人晕厥的作战内容则是———

———这场横贯东西战线的大规模同步进攻作战。

————————

如此宽广的攻势范围下,魔石与魔导师皆不敷使用,魔法攻击仅能维持短短一瞬。

而面对近乎无损的我军三道防线,竟不集中战力便贸然平推入侵———此等战术内容实在荒谬。

希尔芙·诺娃主张:通过这种战法,敌军将因攻击范围过广而疲于应对,只要突破任意一处战线,敌人就会像漏气的风船般溃败而逃。

然而堑壕战中,进攻方本就处于劣势。

向着几乎未受损耗的守军部队发起毫无魔法掩护的突击,简直是愚不可及。

前线将士听闻此作战计划后,个个面如土色,强烈反对参谋本部的决定。

他们含泪控诉:“若执行此策,十八万将士的尸骸将铺满战线,敌军更会一鼓作气直取首都。”

甚至有前线指挥官当场剖腹,以死谏言劝阻布鲁斯塔夫。

但作战提案者希尔芙见到将领们这般情状后,竟嗤笑道:“若认为突破不可能,那只能证明诸位至今都在怠惰应战。”

于是,史上最恶劣的作战就此付诸实施。

而当时的我无从知晓这些内情,只为“伤员稀少”的表象暗自欣喜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