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暂住江宁,我保证以礼相待。\李庆阳缓缓道,\而我则借殿下这封信,除掉徐阶这个祸害。\
慕容翊大笑:\痛快!本宫就在江宁城看看,李将军如何翻云覆雨!\
回到江宁城,李庆阳将慕容翊秘密安置在一处隐蔽宅院,派重兵把守。王耀武忧心忡忡:\庆阳兄,你真信慕容翊的话?万一这是连环计...\
\真真假假,一试便知。\李庆阳胸有成竹,\我已派人快马加鞭送信给北疆旧部,让他们加强戒备。同时...\他取出一份名单,\这是徐婉提供的徐阶党羽名单,我们按图索骥,先清理江南官场。\
王耀武接过名单,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连按察使都是他的人?\
\所以我们要借杜文渊之手。\李庆阳冷笑,\他不是喜欢查案吗?就让他查个够。\
次日一早,杜文渊刚用过早膳,就接到李庆阳紧急求见的消息。他心中疑惑,还是让人请了进来。
\杜大人,下官有要事禀报。\李庆阳神色凝重,\昨夜抓获一伙叛贼,搜出些东西,恐怕...\他欲言又止。
杜文渊心头一跳:\什么东西?\
李庆阳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请大人过目。\
杜文渊展开信,脸色瞬间大变。信中赫然是徐阶与北燕的密谋内容,而更可怕的是,信末还提到了他杜文渊的名字——\文渊可靠,江南之事尽付之\。
\这...这是栽赃!\杜文渊声音发颤。
李庆阳叹息:\下官也不愿相信。但此信是从影阁成员身上搜出的,而且...\他压低声音,\据那人招供,影阁其实是徐阁老暗中培植,专门用来铲除异己的。\
杜文渊如遭雷击。他猛然想起昨夜审问时,那个犯人确实说过\徐阁老不会放过你\之类的话。难道...
\杜大人,\李庆阳趁热打铁,\下官思来想去,此事关系重大,不如我们联名上奏,请圣上定夺?\
杜文渊冷汗涔涔。若这信呈到御前,他必死无疑;但若拒绝联名,又显得心虚。进退维谷之际,他忽然想到一个主意:\李大人,此事务必保密。不如先将人犯和证据交由本官保管,待查实后再行定夺?\
李庆阳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感激之色:\杜大人高见。那下官这就去安排。\
离开驿馆后,李庆阳立刻找到王耀武:\鱼上钩了。杜文渊一定会连夜派人送信给徐阶。\
\都安排好了。\王耀武点头,\信使一出城就会被我们的人截下。\
当夜,果然如李庆阳所料,一个驿卒打扮的人悄悄离开江宁城,怀中揣着杜文渊的密信。在城外十里处的树林里,他被埋伏的玄甲军抓个正着。
信很快送到李庆阳手中。他拆开一看,冷笑不已。杜文渊在信中告诉徐阶,李庆阳已起疑,建议立即采取行动,甚至暗示可以\不惜一切代价\除掉李庆阳。
\这下证据确凿了。\王耀武兴奋地说,\我们立刻将这些呈报朝廷!\
李庆阳却摇头:\不,还差最后一步。\他望向北方,\等北疆战报一到,才是收网之时。\
三日后,一匹快马冲入江宁城,驿卒高喊:\八百里加急!北燕犯边,连破三城!\
消息传来,满城哗然。李庆阳立刻召集众将,同时\邀请\杜文渊到府衙议事。
杜文渊刚踏入议事厅,就感到气氛不对。李庆阳端坐主位,两侧站满披甲执锐的将领,而本该是他的位置,却摆着一张矮凳。
\李大人,这是何意?\杜文渊强作镇定。
李庆阳冷冷道:\杜文渊,你勾结徐阶,通敌卖国,如今证据确凿,还有何话说?\
\荒谬!\杜文渊厉声喝道,\本官乃朝廷钦差,你敢...\
\带人证!\李庆阳一声令下。
那个被抓获的驿卒被押了上来,战战兢兢地指认了杜文渊。接着是慕容翊的亲笔证词,证实徐阶与北燕的密约。最后,李庆阳拿出了杜文渊写给徐阶的密信。
杜文渊面如死灰,突然歇斯底里地大笑:\李庆阳,你以为赢了?徐阁老在朝中根深蒂固,就凭这些,根本动不了他!而且...\他狞笑道,\北燕大军一到,你们都得死!\
李庆阳不为所动:\是吗?那请杜大人看看这是谁。\
侧门打开,慕容翊缓步走出,似笑非笑地看着杜文渊:\杜大人,别来无恙啊。\
杜文渊如见鬼魅,瘫软在地:\殿...殿下...\
\传我军令!\李庆阳霍然起身,\即刻押送杜文渊及一干人证物证进京!同时飞鸽传书北疆各镇,就说北燕大皇子在我们手中,让他们停止进攻,否则...\
他看向慕容翊,后者无奈地耸耸肩:\本宫会修书一封给父皇。不过...\他意味深长地补充,\徐阶必须死。\
当夜,李庆阳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星空。王耀武走来,递给他一杯酒:\庆阳兄,这次我们总算能彻底铲除徐阶这个祸害了。\
李庆阳接过酒杯,却没有喝:\耀武,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徐阶在朝中经营多年,党羽遍布天下。就算我们证据确凿...\
\你担心皇帝会包庇他?\
李庆阳摇头:\我担心朝中还有更大的鱼。\他仰头饮尽杯中酒,\不过无论如何,这一步已经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