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63章 邀请(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

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

每当阳春三月,春花缤纷烂漫,柳丝婀娜起舞,飞扬如烟。

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

当年隋炀帝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垂杨不断接残芜,故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

而且这瘦西湖是由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

这瘦西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风景也主要分为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此时的瘦西湖游人极少,有些地方的雪还未化,但丝毫不减其美态,五步一景,杨柳低垂,就连畏水的莫流年就觉得赏心悦目。

来到二十四桥时,小半仙还跟她解说二十四桥的由来,莫流年听的津津有味,半仙瑶见到这一幕,若有所思。

之后众人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浆,船慢慢地,慢慢地沿苏堤流去,前往那神秘而新鲜的前方。

岸上四周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水。

有水必有荷,荷,俗人眼中之尤物,智者心中之圣像,于湖一角,坦荡荡立着,任人观之。

盛花时节已过,翠云如盖的荷叶正在枯萎,偶尔几页花瓣散落叶上,漂浮水面,感其多情落红自飘零,心头就止不住一缕悲伤。

莫流年很自觉地细意暗展,心意澄明,仿佛曾在西湖徜徉五百年,今天游湖,突然有些厌倦它的陌生。

是莫流年先厌倦它,抑它先厌倦莫流年?一切都分不清了。

莫流年只忆从前的懒散,无法接受如今的种种烦恼。

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

湖水碧波如镜,杨柳夹岸,青山对出,美景在莫流年眼前晃荡,莫流年却全然不觉。

当轻风徐徐吹来,莫流年再看到了小半仙那百般呵护的身影,莫流年这颗不被打动的芳心也有了颤颤的激灵——原来风景天天陪在身边。

过去都已经在逝去里消失了,停留于下一秒的空白的是关于莫流年还在继续的人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唯有这长江之水天际流,才知道这思念总比西湖瘦。

到了大虹桥,西边一湾绿水,缓缓的从净业湖向东流来,莫流年见到两岸青石上几个赤足的小孩子,低着头,持着长细的竹竿钓那水里的小麦穗鱼,很是开心的样子。

还有那桥东一片荷塘岸际围着青青的芦苇,几只白鹭,静静的立在绿荷丛中,幽美而残忍的,等候着劫夺来往的小鱼。

就连北岸上一片绿瓦高阁的府邸,都似乎存着天潢贵胄的尊严气象。

一阵阵的南风,吹着岸上的垂杨,池中的绿盖,摇成一片无可分析的绿浪,香柔柔的震荡着诗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