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穿戴上甲马,抬头看向龙虎山方向,“希望如此吧!”
原来公孙胜配合吴三桂一举打下威胜府,杀了田虎之后,公孙胜与吴三桂简单叙旧便自行离去。
原本公孙胜是与乔道清要去探寻一处古迹的,这古迹里听闻有道家至宝,二人便同去探究一番。
于是二人顺路去了东平府清河县,探望了一下西门庆的家人。
这一趟自然免不了要去冬瓜山探望一下吴月娘、孟玉楼、李瓶儿等人,只是潘金莲与牛牛去了梅州,还没有回来,便没有见着。
公孙胜见吴月娘的身体还未痊愈,只能一直养着,倒也还算安稳。也算吴月娘福大命大了,否则武松那一刀,早就送上了奈何桥。
孟玉楼与李瓶儿的状态要好些,只不过孟玉楼向来性子沉稳,听得西门庆与杨宗保在外面过得好,经历过生死之后,每日便与吴月娘烧香拜佛的,日子也很安逸。
而李瓶儿经过这么久的调养,产后月事不调,淅淅沥沥之病症虽然没有痊愈,到也逐渐能稳定。
幸好如今牛牛已从武松手中逃离魔掌,被潘金莲带得白胖可爱,李瓶儿心中欢喜。
虽然现如今似乎牛牛与潘金莲要更亲近些,可是毕竟血浓于水,李瓶儿也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她本与潘金莲交好,心情自然开阔许多,那病似乎都好了几分,便也安心陪伴吴月娘、孟玉楼在冬瓜山休养着。
更何况,西门庆给她们都安置了不少生意,她们每天能知晓多少银子进账,手中有银子,心里更踏实。
唯有当听到安道全的两个小妾说起扈三娘手臂上多了几个斑点后,公孙胜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当即前往扈三娘特制的房间为她检查身体。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扈三娘的身体已经慢慢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如果在两个月之内不能将扈三娘救活的话,扈三娘恐怕便会一命呜呼了。
当即公孙胜顾不得与乔道清去探寻古迹,火急火燎地赶往南丰府,与吴三桂、西门庆碰头,告知他们扈三娘的实际情况。
吴三桂心急如焚,这么些日子以来,他心中便只有扈三娘一人。
哪怕是李达天给他安排姑娘,或者与燕青等人逛青楼,他也是没有感情的动作而已。
因为他心中的感情都交付给了扈三娘,再也容不下其他女人。
什么叫心中有一女,其他女人便不是女人,只是行尸走肉。
这便是他吴三桂的境界!
因此听到公孙胜说起扈三娘的情况,吴三桂这般稳重之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想赶着回去救治扈三娘。
西门庆自然知晓吴三桂对扈三娘的感情,斟酌一番,便对吴三桂说道,“我曾派人去过江西龙虎山,龙虎山回信给我,虽然没有同意,却也没有拒绝,只是说希望我有时间亲自去一趟龙虎山。”
“还是我去吧,如今这边形势相当严峻。”
“虽然王庆死了,可是李助还有那武松等人,却带着近二十万人马,还掠夺走了八州的财富,占据了成都府。蜀中天险,他们进可攻,退可守,我们一下未必打得下来。”
“最为要命的是朝廷又来了旨意,要我们马上去打方腊。”
“朝廷的旨意我可以置之不理,可是方腊占据了杭州之后,又开始打扬州。那扬州如今的知府是我那结拜兄弟蔡一泉,我的盐铁、布帛丝绸、粮食生意大部分都在那边,而且我们的水军战船基地也在那边。”
“扬州不能失啊!”
吴三桂当然知道扬州的重要性,这么些年来,无论是攻打梁山,还是打田虎,水军的作用越发重要。
“侯爷,你是一军主帅,岂能轻易离开。”
“而且你去龙虎山,又不能带着队伍过去,这般孤身前往,我们如何能放心。”
西门庆指着公孙胜与典韦说道,“有大师兄与韦哥在,只要不是千军万马,哪怕不敌,我也有办法保命。”
“而且那信州府尹刘德,是赵福金安排下去的人,雨化田也查究过,此人应当可靠。”
“至于龙虎山,虽然他号称天下第一道门,可是对朝廷还是恭敬有加的。这千年道门传承,绝对不敢对我做出不轨之事来。”
吴三桂长叹一口气,“侯爷,虽然你这般说,我也知道你是安慰我。”
“如今兵荒马乱,四处动荡不安,连刘贵妃出行都能遇袭,什么意外都能发生。”
“朝廷有人要害侯爷已经是摆在明面上,宋江、田虎、王庆余孽还在伺机而动想报仇,那鬼门更是阴险狡诈,无孔不入,危机四伏啊!”
“侯爷你不顾个人安危,以身赴险,我实在是无以为报。”
西门庆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你我情同兄弟,手足情深。吴月娘待你如弟,我也待扈三娘为家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你且带好兵,守好我们打下的基业。记住,一定要守住扬州,防住成都府。”
“至于方腊,他们不比宋江、田虎、王庆之辈,他在江南一带根深蒂固,实力雄厚,既然敢称帝,官府又奈何不了,必然有过人之处。我们守好扬州,伺机而动,不可强求。”
吴三桂倒是颇有自信,“侯爷放心,方腊不足为虑,苏杭之地,必要夺回来,这样才能贯通南北,手握富裕之地。”
“霹雳火”秦明也站出来说道,“侯爷,且放心,如今我们兵强马壮,又多了淮西八州之地,那方腊如何是我们的敌手。”
“待侯爷归来之时,救了扈三娘,便是我们在西湖饮酒庆功之时。”
众将士纷纷喝彩。
西门庆见大军士气高涨,也不便冷了大伙的心,只是多番叮嘱吴三桂等人,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当日下午,西门庆便与公孙胜、典韦三人启程出发,赶赴龙虎山。
至于其他的灰衣死士,明里暗里的调兵遣将,自然不用多说。
三人穿戴上甲马之后,西门庆念念有词,三人便风驰电掣般飞速行驶起来。
初时典韦还有些不习惯,只见树木纷纷往后倒退,耳边风声呼呼作响,心中大呼神奇。
慢慢的便也习惯了,与西门庆、公孙胜有说有笑。
“大师兄,这龙虎山怎么这般不给面子,侯爷亲自派人去请他们帮忙,他们不仅不答应,还要侯爷亲自去。”
“如果到时候他们的天师不肯下山救治扈三娘,我这对铁戟便砸了他的山门,推了他的道场,把他的掌教天师抓去冬瓜山。”
公孙胜微微一笑,“龙虎山可不比我们二仙山,他可是有千年传承。”
“虽然他们的天师单打独斗打不过我师父,可比起人手来,比起高手来,论整体实力,我们二仙山远远不如啊。”
论对龙虎山的熟悉,公孙胜如何不了解。
他们二仙山虽然号称与龙虎山齐名,也只是因为罗真人与他师徒二人在江湖上打下的赫赫名声。
如今不是李莫愁、灭绝师太上山帮助整理山门,这气势上便要输龙虎山一大截。
还有那门下弟子,龙虎山弟子遍布各地。
在朝廷上,历届天师与皇帝的关系都相当好,每一届天师都有皇帝亲赐,自然更受百姓推崇。
见典韦对龙虎山不熟悉,西门庆也是一知半解的样子的,公孙胜便趁着赶路的时间,为他们二人介绍起龙虎山的情形来。
说起龙虎山,便不得不提到一奇人,就是张道陵。
张道陵生在东汉年间,沛国丰,字汉辅。
这张道陵本是太学生,博通五经。曾任江州令。顺帝时入鹄鸣山修道。著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谓逢“天人”,授以正一明威之道,创立道派。
受道者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自号“天师”,亦称“天师道”。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教人思过,从者户至数万。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
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
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
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赵佶进封真君,玉册文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