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14章 查找罪证(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第414章 查找罪证

没等多久,安家大门大开。

一个胡子白花花的,但却容光焕发的老者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向朱允熥走来。

在他身后,还跟着数十个跨年龄阶层的子孙后辈。

等一众人近前,朱允熥心安理得受了他们的叩拜大礼后。

这才抬抬手,道:“请起吧。”

随后也不能他们从地上爬起来,便抢先一步抬脚跨进了安家的大宅子。

安家那老者叫安柏成,已经是古稀高龄了,无论再怎么精神矍铄,腿脚总归不那么利索了。

拜倒在地行礼后,大半天都没爬起来。

等他起来后,朱允熥都已跨进了宅子。

而他不走,其他的子孙又不能先行。

就这样,等他费劲吧啦领着家里的子孙追上朱允熥时,朱允熥已经带着人穿过了他们家宅子的照壁了。

自穿越之后,朱允熥以天潢贵胄的身份领会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只要你身份足够高权势足够大,你就可以使用一切所能用的手段宣泄你的情绪了。

就比如现在,即便是到别人家里,伱也可以堂而皇之把主人甩在后面,然后抢先一步登堂入室。

“殿下,请这边来!”

安柏成在后面气喘吁吁追上朱允熥也不能有任何不满显露于外,还得抬手相邀恭恭敬敬把他请去客堂。

在客堂坐下,当即有人送来茶水。

“殿下,请用茶。”

安柏成领着长子安学文同在客堂落座。

朱允熥也没有拿起茶杯的意思,只是道:“听说近几日安家给乡民挨家挨户送去了米面?”

安学文跟在安柏成身后,回道:“此事是小人去办的。”

不用朱允熥多问,安学文又主动解释了其中的缘由,道:“安家能有今日全赖乡民的抬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安家也愿意回馈乡民,好让乡民的日子都好过一些。”

早不送晚不送偏偏在这个时候往过去送,即便是有利诱的嫌疑,但人家非不承认谁也拿人家没办法。

朱允熥笑了笑,道:“为何想起在这个时候去送啊?”

即便明知道这些人说的是假话,朱允熥却仍不厌其烦的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其实这句话早就有了,正赶上有些乡民和安家生了生了误会,联合跑去府县告了安家的状,听说安飞他们几个还敲了登闻鼓。”

“这个时候再过去送难免会有利诱之嫌,但家父和小人都觉着身在不怕影子斜,安家行的正走的端无惧这些流言蜚语。”

在安学文的这番伶牙俐齿中,他安家完全就是个无辜的受害者。

这种建立在空中楼阁中的虚伪之言,朱允熥也不是第一次听了。

听闻之后仍还能保持言笑晏晏,这也是他多年所养成的一项绝佳本事。

“这么说安家妄图阻止乡民向银行借贷也属子虚乌有了?”

安柏成父子毕将是就这一事情的发展脉络组做过多方面的预演了。

对朱允熥的这一问题,安学文坚决摇头道:“安家集乡民大多姓安,数百年前那都是一个祖宗,其他几家外姓的搬迁到安家集也有近百年时间了。”

“乡民们日子过的好了那也是小人和父亲共同的心愿,又怎会去阻止乡民去向银行借贷呢。”

“他们都以为安家为了放贷才会这么做,但其实安家的盈利可不在这上面,往常的放贷不过也只是为了帮助乡民过好日子而已。”

所有的话都被安学文说了。

朱允熥也无意再去反驳他,手抚在茶杯之上,淡淡道:“是吗?”

随后,问道:“是否需要孤去代为解释一下?”

倘若朝廷解释之后再做些褒奖,那安家不仅将来不能再以借贷盈利,之前借贷出去的那些最多也只能收回本钱了。

当一个家族资产足够丰厚之际,是可以抛散些家产以换取些荣誉,以为家族将来积攒更丰厚的家底所用。

但现在安家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所积攒家产不过也只够子弟的日常过活而已,还没到抛散家产换取荣誉的时候。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事情上本就是他们的错,他们用这种方式赢得事情的转机本就已经非常心绪不宁了,哪还敢再让朱允熥帮忙去说话。

朱允熥说了话对他们是否有效果不知道,反正要是将来一旦被清算,势必会再加一条罪名的。

“不,不用...”

安柏成父子双双摆手。

“谢殿下。”

不管他们是否采用,朱允熥既然都已经表态了,那他们就不能不有所表示。

“可否需要安家出面向乡民做些表态,让愿意借贷的乡民只管去银行借贷?”

这话是安柏成问的。

安柏成虽说年纪大了,但安家的事情还是由他做主的。

“好啊!”

“那就劳烦了。”

朱允熥出面解释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安家出面去说却一定没有任何效果。

若非那些百姓是真的惧怕安家的威势,又为何会在朱允熥这个太子亲自出面的情况下都不敢说出真话来。

乡民最终如何选择,安家父子是有信心。

但他们想不到的却是,朱允熥竟真会让他们去做这表态。

他们当然不会认为这是朱允熥天真的不会想到。

但就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因不知朱允熥是何意而心中打鼓。

“怎么,不方便?”

之前安柏成父子互相配合应答有度,这下却全都没着急表态了。

他们不说,只能朱允熥问了。

“方便!”

“小人马上就让犬子去说明。”

不说是他们自己承诺的,就算是朱允熥要求的,以他们的的身份都不能不应。

“那好。”

“那就麻烦了。”

朱允熥给最终都没喝安家的水,该聊的都聊了后便起身告辞离开。

他在安家集可还留着人,安家承诺的事情是否做了他第一时间就能知道,也不怕安家说话不算数。

其实他也知道,让安家去说这话的效果基本没有,但总得让安家找些事情做吧。

要不然,安家这趟岂不白来了?

朱允熥从安家出来后,陈集便迎了上来道:“殿下,顾佐把帖子送去了东宫,说是敲登闻鼓之事即是涉及了应天府衙,他虽还未玩完成交接,但若有事也尽可差遣与他。”

“事急从权,这也不算是违律。”

听闻这,朱允熥脸上有了些诧异。

只处理安家集的问题是简单,但以点及面,由安家集所牵扯于全国各地,甚至是某一个不算小的群体,这可就是大问题了。

而顾佐能在这个时候主动站出来,这倒算是种难得的担当了。

“看来吏部那些人倒不算一无是处,至少选出的这个顾佐就不是一无是处嘛。”

因为顾佐的事情,朱允熥也没有了在安家那里所带来的不快。

很快,便拿了主意道:“既如此,那就先去应天府衙一趟吧。”

朱允熥翻身上马,在护卫的护送之下直奔应天府衙门而去。

老朱的爱民既有大的方针政策,也浸润细枝末节的点滴小事之中。

大明律明文规定,各大路之上非有品品级的官员不能乘四人以上的大轿,除步军统领衙门和凡巡城御史之外的其他人。

非有重要军情灾情的急报外,任何人不得纵马在街头狂奔,以免出现扰民惊民的情况。

朱允熥因为各式各样的事情需要经常出宫,但他若用了仪仗就得提前净道,一来二去会耽误很多时间。

若不用仪仗了,那就不能再策马狂奔了。

每次出门都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所以,这也就是为何他在扩北平的时候,要留出专攻车马行走之道了。

很多人进城不单单只是为闲逛的,就这么靠两条腿走过去,确实也会误了事。

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基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所定立的

毕竟能拥有车马的还是很少的一部分,且其中的大部分若非有事情要办也不会经常出门,需要车马上街的还是更少的一部分。

基于这种情况之下,只能是车马让人了。

但现在的情况不同,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寻常百姓即便是买不起马,也会用驴牛之类的作为代步工具了。

即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把代步的驴牛寄存于城外,他们自己则选择徒步进城。

不是他们非欲要狂奔,而是没专用的行驶道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带着牛驴会让他们寸步难行。

比如有的人想进城卖些农产品,那也只能把车放于城外,他们则挑着扁担进城。

现在的大明不仅人口呈直线式攀升,海外涌进来的客商也在持续增长。

人山人海,肩摩毂接。

这是目前应天府的整体形象。

朱允熥进了城,也只能牵着马挑人少的小巷,想在那些大道上做到畅通无阻根本不可能。

良久后,到达应天府衙。

把护卫留在外面,朱允熥只带了陈集一人进去。

此刻,原应天府尹和顾佐都在。

即便是被罢黜,但面对目前这种乱糟糟的局面,这原应天府尹巴不得拍拍屁股早走人。

而顾佐又不介意过早接手。

两人一拍即合,交接的也算迅速。

衙门里的那些书吏,也只要把那些账目案件之类的经由老上司的同意后,然后移交到新上司跟前就行了。

只要老上司不打算藏着掖着,而新上司又不找茬,那移交起来自然也就不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